教學活動1: |
認識花間精靈 |
教學時間:40分鐘 |
教學能力指標: |
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4 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類。
2-2-2-2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
|
教學目標: |
1.了解自我對蝴蝶迷思概念存在。
2.認識昆蟲的特徵。
3.觀察後說出蝴蝶觸角的特徵、位置與數量。
4.觀察後說出蝴蝶腳的特徵、位置與數量。
5.觀察後說出蝴蝶翅膀的特徵、位置與數量。
6.能修正先前的錯誤,正確畫出蝴蝶的觸角、腳、翅膀的位置與數量。
7.能了解蝴蝶名稱的由來 。
|
教科書相關單元: |
康軒/自然與生科 ( 3下) / 單元名稱:動物大會師 |
 相關教材及檔案 |
 教學步驟 |
認識花間精靈教案-三年級.doc
(71.1KB)
|
一、準備活動
(一)引起動機:藉由「蝴蝶」這首歌讓學生用藍筆畫出印象中的蝴蝶。
(二)學生分享蝴蝶的長相。
(三)引導各組學生發現彼此蝴蝶概念的衝突並歸納出可接受的暫時性概念。(1-2-5-2)
二、發展活動
(一)昆蟲的概念
*觀察歸納出昆蟲間的共同點。*蝴蝶也是昆蟲嗎?
(1-2-1-1) (1-2-2-4)
(二)蝴蝶觸角、翅膀、腳的特徵、位置與數量。?
*除了頭、胸、腹外蝴蝶還有哪些部位?(2-2-2-2)
*1.蝴蝶的觸角像什麼?
2.蝴蝶有幾根觸角?
3.蝴蝶的觸角長在哪裡?
*1.蝴蝶的腳有幾節?
2.蝴蝶有幾隻腳?
3.蝴蝶的腳長在哪裡?
*1.蝴蝶的翅膀看起來像什麼?
2.蝴蝶有幾對翅膀?
3.蝴蝶的翅膀長在哪裡?
三、綜合活動
(一)用紅筆修正先前畫出的蝴蝶。
(二)作業:回家用利用紙黏土與其他資源回收物品做一件蝴蝶立體模型。
(三)了解蝴蝶中文的由來,利用課餘時間查詢蝴蝶的英文名稱及由來。
|
參考資料: |
大自然的舞姬http://163.20.138.6/~huming/butterfly/love.htm
昆蟲數位化博物館http://140.112.185.3/insect/
蝴蝶生態面面觀http://dlm.ncnu.edu.tw/butterfly/index.htm
何星輝(92.06.17)蝴蝶有幾隻腳,國語日報第八版科學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