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內容 |
回應者 |
|
補充一點,老師除了是種專業工作外,更是一個具有高度倫理關係的工作。 |
|
2010/4/14 PM 04:45:37 / 210.240.104.128 |
|
|
周慧蘭 |
|
--本文已於2010/4/26 下午 12:48:25由召集人刪除-- |
|
2010/4/14 PM 08:10:53 / 118.161.210.63 |
|
|
蔡寶珍 |
|
過去的時代,知識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因此,老師是一份神聖高尚、受人尊重的行業,隨著時代進步與變遷,高知識份子滿街都是,而當師院、教育大學淪落到學測中段、甚至後段時,不禁令人擔心我們的孩子將來要給什麼樣的老師教?
如果教師專業受到質疑,或許慧蘭說的教師智慧是能夠區別出教師與一般知識份子不同的所在,更是教師需要勤於耕耘的區塊,或許知識人人都懂,但是怎麼讓學生也懂,這可就不是人人都有一套的。
|
|
2010/4/15 PM 03:15:27 / 210.240.104.123 |
|
|
練淑貞 |
|
同意慧蘭的論點
教育現場需要這樣的機制
同時也必須兼顧實際的需求 |
|
2010/6/13 AM 06:34:09 / 211.74.79.147 |
|
|
張惠雯 |
|
查了一下相關的資料
現在各縣市包含花蓮
每年投入評鑑試辦越來越多
這樣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 |
|
2010/6/29 AM 10:55:31 / 210.240.104.199 |
|
|
張惠雯 |
|
一個人「具備教學技術」並不代表他就「適合作老師」,就像很懂法律的人不一定適合當律師是類似的道理,其中,評估「這個職業」-「適合什麼人」來擔任的標準在哪裡?
比如,「老師」這個職業,適合_________的人來擔任。
答案當中隱含著這個職業被賦予的社會期待,一個「好老師」的社會期待。
|
|
2010/6/29 PM 06:16:37 / 210.240.53.114 |
|
|
張鑫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