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內容 |
回應者 |
|
4月份親子天下雜誌有一篇報導提到:美國有的小學數學依學生能力而分組,學生很可能某段時間因學習有困難,到程度較低的班級上課,只要學習跟上原班即可回原班,所以他們的補救敎學經常在進行。而且,特別的是:同一區會統一補救敎學進行的時間,中小學一起,例如統一在上午7:40-8:20,之後即回到自己班級上課。
|
|
2011/4/24 PM 02:28:13 / 118.161.220.177 |
|
|
吳莉娟 |
|
如果我們的攜手計畫用能力分組方式進行,例如打散年級限制,這樣要開課的班級可能要更多,時間上也要協調,實際執行困難不小。 |
|
2011/4/24 PM 02:36:07 / 118.161.220.177 |
|
|
吳莉娟 |
|
分科 打破年級是個好方法
可是較高年級的孩子若與較低年級孩子同班
要顧及高年級小朋友的心理感受
--本文最後於2011/4/26 下午 07:47:05修改-- |
|
2011/4/24 PM 02:48:12 / 110.50.132.5 |
|
|
許博凱 |
|
在我國目前的學制中,以及家長、學生的心目中,因為能力分組尚未成常態,阿凱所提的高年級孩子的感受問題,確實需要顧及。前幾年,我們學校參加特教巡迴班的學生,上了高年級後,就不太願意去上巡迴般的課,因為他覺得同班同學會笑他。 |
|
2011/4/30 PM 04:44:35 / 118.160.203.209 |
|
|
吳莉娟 |
|
如果能夠能力分組,對老師來說,也比較容易教學。 |
|
2011/4/30 PM 04:45:13 / 118.160.203.209 |
|
|
吳莉娟 |
|
目前我們的攜手計畫補救教學雖然沒有分組,但是教學時老師也可以將學生依程度概分成兩組,像特教班上課一樣,兩組教材不同,敎其中一組時,另一組給予作業練習,之後再交換進行。 |
|
2011/5/8 PM 02:45:56 / 118.161.218.90 |
|
|
吳莉娟 |
|
我曾問過班上兩位學生,願不願意到二年級再學數學,沒想到,她們異口同聲的說,不要,因為我們已經長大了;但是從我的立場,實在很擔心她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跟上越落越多的課程。 |
|
2011/5/13 AM 12:08:25 / 220.132.50.93 |
|
|
陳雅琪 |
|
阿凱和雅琪所提分組時要顧及學生長大的問題,確實會發生在教學現場,尤其在臺灣目前依能力分組教學,並非學校常態時,要實施這樣的分組補救教學就更難了。 |
|
2011/5/13 PM 02:29:21 / 210.240.62.31 |
|
|
吳莉娟 |
|
補救教學本來就是非常態的教學,所以分組是一定要分,
補救的學生已經在常態的學習中,發生學習不良的問題
若還要考慮常態教學,我想對於補救教學會有相當的阻礙
|
|
2011/5/20 PM 05:30:59 / 210.240.62.36 |
|
|
鍾大華 |
|
我的意思是:我國的國小教育制度尚未全面以能力分組進行課程,如某一學生國語在六年級組,數學可能暫時需在五年組,英文在六年級組等等,而且班級人數雖然比以前少,仍接近30人,還有家長的觀念,教師的編制等等問題,要讓能力分組教學變成常態,還有一段路要走喔! |
|
2011/5/21 PM 04:14:08 / 118.161.212.160 |
|
|
吳莉娟 |
|
如果目前的補救教學依能力分組,我們必須打散年級,在上課時間、師資安排、教室協調上難度較高。 |
|
2011/5/21 PM 04:19:14 / 118.161.212.160 |
|
|
吳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