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蘭國小校訂課程成果資源網銅蘭國小校訂課程成果資源網
https%3A%2F%2Fteacher.hlc.edu.tw%2Fmodules%2Fcommunity%2Findex.php%3Fid%3D13%26page_id%3D91%26content_id%3D216%26type%3Dreports

111-02彈性探究-二年級-環境教育(米,從哪裡來?)

許壽亮 2024-03-07 23:12:39 64
辦理時間
2023-06-30
辦理地點
池南自然教育中心
辦理方式
體驗 操作
參與對象
二年級
參與人數
6

實施內容摘要

以下是銅蘭國小[二]年級與池南教育生態中心合作進行[環境教育]的課程活動內容。課程理念是民以食為天,原住民傳說也提到要珍惜糧食。但我們對糧食的認識有多少?我們吃的米飯、生活中的食品,它們從哪裡來?原本長得什麼樣子?透過對糧食作物的種實觀察、插秧體驗,並藉由繪本及桌遊活動,以及食物料理,讓學生對農田及糧食作物有進一步的認識與珍惜。課程目標是1.認識生活中的糧食種類以及所製成的食品。2.瞭解水稻的生長情形以及稻田的季節性、多樣化生態樣貌。3.認識里山概念、農田在保種上的重要性,學習珍惜農田。

主題、米,從哪裡來?

活動一、米是誰
單元說明:從生活中的食品認識糧食作物可做為食品原料及常見糧食作物的特徵,並了解在地農作物與保種的重要性;同時進行插秧實作,學習照顧並體驗稻米的生長情形。
1、了解糧食作物是食品的來源及原料。
2、認識常見糧食作物的籽粒與保種概念。
3、實際體驗秧苗的種植。

活動二:米的一生
單元說明:持續觀察稻米的生長情形,並透過繪本了解稻米在一年中的栽種歷程以及稻田的各種生態樣貌。再藉由桌遊了解農作物隨著季節的生長變化情形,以及節氣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1、認識稻子的生長情形。
2、瞭解農田的生物多樣性價值。
3、知道農作物的生長與人們生活的關連。
活動三:米好食
單元說明:運用工具及材料製成動物造型飯糰,了解飯糰原料為農田生產的稻米及各類蔬菜。同時認識糧食危機的原因,思考農田及農作物價值與重要性。
1、藉由飯糰製作認識里山概念及相關生態。
2、了解糧食危機並珍惜農田的價值。

活動執行效益評估

這個活動以糧食種植和糧食作物為主題,旨在讓學生認識糧食的種類、食品的來源以及糧食作物的生長情形。透過觀察、實作和遊戲等方式,學生可以了解糧食作物的特徵、種植過程和農田的重要性,並培養對糧食的珍惜和保護意識。

1、學生將能夠認識生活中的糧食種類以及所製成的食品,增加對食物的認識和理解。
2、學生將瞭解水稻的生長情況以及稻田的季節性和多樣性生態樣貌,培養對農業生態的關注和保護意識。
3、學生將認識里山的概念和農田在保種上的重要性,學習珍惜農田和農作物的價值。

改進及建議事項

可以加入更多互動和實作的元素,例如實地考察農田、與農民交流等,以提供更直接的學習體驗。
可以邀請專業人士或農民進行講解和指導,加深學生對糧食種植和農業的了解。
可以結合現代科技,例如使用虛擬實境或線上平台,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糧食的生產過程和農田的重要性。
可以設計更多與糧食相關的實作活動,例如種植其他蔬菜或穀物,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食物的來源和製作過程。

站內搜尋

搜尋

標籤雲